鋰空氣電池的基本化學原理十分簡單,這種電池通過鋰和氧結合成過氧化鋰實現(xiàn)放電,再通過施加電流逆轉這一過程而完成充電。近日,發(fā)表在《科學》(Science)期刊上的一篇研究論文顯示,劍橋大學的化學教授克萊爾格雷(Clare Grey)和她的團隊攻克了鋰空氣電池開發(fā)中的技術難關,劍橋的這個團隊攻克了這種技術中的部分實際問題——尤其是化學上的不穩(wěn)定問題。在此之前,由于這種化學上的不穩(wěn)定,鋰空氣電池會顯示出性能迅速衰退的現(xiàn)象。如何解決這個問題,則是該技術到實際應用過程中面臨的挑戰(zhàn)。
理論上說,這種電池能讓電動汽車在不必攜帶巨大而笨重的電池組的情況下,擁有可媲美汽油車及柴油車的續(xù)航里程。鋰空氣電池能量密度比目前的可充電電池中盛行的鋰離子技術要高10倍。意味著同樣體積的電池,鋰空氣電池的儲電量是其他鋰電池的10倍。研究人員表示,劍橋?qū)嶒炇抑姓故镜碾姵叵到y(tǒng)效率達90%,可充電2000次。
這一研發(fā)的突破,或?qū)⒋呱沙潆姷某夒姵?,可大大拓展電動汽車的續(xù)航里程,并可能大幅改觀電力存儲的經(jīng)濟效益,燃油汽車被鋰空氣電池汽車完全取代也是可能的。